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宏观 >

为何有人讨厌儒家,孔子真的是“圣人”吗?

2023-08-06 07:01:24来源:云裳小历史

我们现今在读《论语》讨论儒家,看到很多人大肆批判孔子及其儒家,但真正的儒家和孔子是他们说的那般不堪和虚伪吗?

说有位士人宣称一个人只要能够从孔子身上学到三样,就能够平治天下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另一个人就说自己已经能够学到三样了。

问:哪三样?

答: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,唯酒无量。可见如果仅仅是认死理,一根筋,刻板地认识和解读孔子,是多么可笑。

所以,不读《论语》而批判孔子,是轻举。读了论语还独尊孔学,是妄动。

易中天先生说:”独尊儒术弊在独尊,不在儒术。”

所以对待孔子乃至儒家,不能以好恶简单定之。

孔子有缺点,因为他是一只四处奔走只为固执地维护和宣扬违背历史大势的“克己复礼”的顽固。

是一个有点性别歧视的顽固老头。

是一个被后人打扮得崇高到虚伪的精神偶像。

是一个导致后世知识分子被钳制和蒙蔽的文化势井的初值条件。

但孔子也有优点,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求知者。

是第一位将教育资源从少数人手中释放出来的教育改革家。

是一位拥有丰富教育经验和深厚精神积淀的教育实践者。

是一位一生追求政治理想,矢志不渝的理想主义者。

是一位晚年醉心于整理典籍的学术泰斗。

总之,他是教育先驱者,政治实践者,学术守护者

这个意义上,他未必是“圣人”,但一定可以被尊为大师。

有人问,你说他既是圣人,又是说他的顽固老头,岂不是自相矛盾?

其实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面目。

小时候,看电影的时候,我们会问父母,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?

其实,这个问题一开始就错了,因为

没有什么好人坏人之分,只有人的好与人的坏的区别。

同样地,那个氤氲在历史的浮尘中的夫子的身影,因为历代的涂抹和粉饰,被异化成了至圣或者大恶,却难以窥见其背后的真实。

而我们这个缺失浓厚科学传统和应有的逻辑训练的民族,也习惯了把本应肉体腐朽在棺椁,精神系挂于文明的智慧之树,以供后人缅怀的曾经智者,或饰之以装粉,或糊上黄泥,制成偶像或者靶子,并以此区分敌我,标明立场,互为攻讦。

我们回到《论语》中,看看人们是如何误解了或者打扮他传袭千年的话语。

孔子曰:“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,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!”

后人却道:垃圾,怎么能教人以德报怨呢?很多人看书只看前一半。

孔子曰: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”

后人却道:垃圾思想压制人的天性。

孔子说的是,吃饭和男女关系都是人们普遍存在的欲望,意思就是承认欲望,欲望就和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。程朱那套“存天理灭人欲”扣到孔子头上?

孔子曰: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”

后人却道:垃圾,怎么能歧视女性呢?

卫国国君邀请孔子去卫国,而孔子发现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的目的却是以此抬高身望,公开炫耀,便愤而离去。孔子这话针对卫灵公和南子而发,而非泛指女性。

孔子曰:“愚不可及”

后人:垃圾思想怎么骂人呢?

语出《论语·公冶长第五》:“宁武子邦有道则知,邦无道则愚;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宁武子在政治开明时则发挥才智,君主昏庸时则装傻充愣等待时机。孔子是称赞宁武子处世有方,这种“愚智”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。孔子的意思是人家有大智慧故意装傻,结果这个词现在成了贬义。

孔子曰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

后人却道:垃圾保守思想

还是断章取义,没看到后面还有四个字,游必有方,指的是必须要有理由,去何处,为何去,何时归,均要告知父母,并且安排好他们的供养。和以德报怨一样,断章取义。

孔子曰: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

后人却道:垃圾愚民思想

原句应为“民可使,由之。不可使,知之。”传达的大意却是,百姓只能去引导,不能以暴力去强迫、压服。孔子自己天天主张“有教无类”,自己反自己?

孔子曰:“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”

后人却道:垃圾封建忠君思想

不看断句,自己误读成“君臣父子”,孔子原意是君应像个君,臣应像个臣,父亲应该像个父亲,儿子应该像个儿子,既包含对臣的要求,也包含对君的要求。

孔子学生子夏曰:“学而优则仕,仕而优则学”

后人却道:垃圾,学习就是为了当官?

还是看书只看前半段就乱理解,学习是为了当官,当官是为了学习?孔子原意是在完全学到了仁礼之后,还有剩余的精力,就可以做官了,这句话合起来就是学好了还有精力可以做官,在做官的同时,有剩余精力就要学习。不就合理了?

孔子曰:“刑不上大夫,礼不下庶人”

后人却道:垃圾阶级思想,搞特权。

古时上下是尊卑之意,原句应为刑不尊大夫,礼不卑庶人。孔子解释的是士大夫做错事,不能逃避,也不应该给他上刑,他应该自裁,黎民百姓忙于自己的生计,而不能充分学习礼仪,就不能责求百姓按完备的礼仪来做事。讲的是礼法治国,虽不先进,但不是什么搞特权的思想。

孔子曰:“君子不器”

后人却道:垃圾思想藐视科学技术

君子不器,指的是人不应该拘泥于某一件事和某一手段,而不是说人不应该使用器具。相反,孔子说过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孔子根本没有藐视科学技术。

这就今天很多人误解的孔子,被人打扮的遮住了一半的脸。

最后,借用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原话评价孔子太史公曰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余读孔氏书,想见其为人。适鲁,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,诸生以时习礼其家,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。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,当时则荣,没则已焉。孔子布衣,传十馀世,学者宗之。自天子王侯,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,可谓至圣矣!”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宋新华(关于宋新华介绍)
下一篇:最后一页